Hot怒吼文章

食衣住行通通都漲 業者消費者吃不消 低薪家庭更苦

台灣已經數十年沒有經歷通貨膨脹,每隔一陣子,學者專家便會討論通膨議題。圖翻拍自新聞片段

「早上到常去的麵包店買早餐,發現已經從五十元漲到六十元了」、「我家附近的小吃店,燙青菜從三十元漲到三十五元了!」「便當明明才漲價不久,但最近飯變少、肉也變少了。」國際間最熱門話題就是「通貨膨脹」。

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公布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五八,是今年五度破二,但主計總處仍說沒有通膨現象,與市井小民感受不同。官方常以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,目前年增率百分之一點四三,認為通膨還在可控範圍內。

不過,在民眾日常生活中,自從王品集團上月開了漲價第一槍,宣布旗下十五個品牌平均調漲百分之五後,國內從大型集團到小吃店,近來紛紛調整售價,從麵包、花生湯、蛋餅,到大飯店的吃到飽,漲幅少則百分之十,多則百分之三、四十。

觀察行政院關切的十七項重要民生物資年增率卻高達百分之三點○七,其中以沙拉油上漲百分之八點八八、豬肉上漲百分之六點五六,雞蛋漲百分之五點六九、麵粉漲百分之四點一二最明顯,難怪業者吃不消,被迫漲價,民眾每天採買超有感。

檢視CPI指數中的「隱藏版」數據,就可理解官民差距從何而來。若以三個面向來看,政府不宜等閒視之。其一,以行政院查價的三六八項商品中,總共上漲項目就有二八四項,占比高達七成七,也就是食衣住行幾乎全面性上漲。

其二、可支配所得愈低的人,食物類權重特別高,因此食物漲幅大,對這類家庭影響特別深。

其三、以一個家庭消費支出每月八萬元家庭為例,拿去年十月與今年十月比較,購買相同品項與數量計算,每戶家庭今年十月約支出一萬九六七一元,較去年十月多花二○六四元。

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吳大任說,CPI是客觀的數字,但另一個貼近民眾指標的是,消費者信心指數(CCI)指標,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物價有很深的憂慮,已經出現預期心理。尤其食物類漲幅大,對低所得的家庭比較辛苦。

來源

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,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、權益、請到「聯絡本站」檢舉,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,謝謝合作!